余善同行,幸福共享——余杭区“三个一” 打造慈善事业共同富裕示范区
来源: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 发布时间:2024-01-16

近年来,在中央和省市的正确领导下,在社会各界慈善热心组织、爱心企业的关心关爱下,余杭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工作重要论述,深学笃行,以争当慈善“示范生”、勇做共富“排头兵”的姿态投入到余杭慈善事业的建设中,奋力打造慈善促富的新时代余杭样板。先后获得全国“暖心工程”突出贡献奖、浙江省慈善奖项目奖、浙江省慈善工作先进集体、5A 级慈善组织、浙江省慈善事业引导资金激励最佳慈善组织等。

一、穿针引线,织密全域慈善“一张网”

余杭高度重视慈善网络建设,通过穿针、引线、打结,率先建立了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全域慈善“一张网”。

一是磨好“绣花针”,完善规章制度。在全区搭建慈善组织的“四梁八柱”,制订印发系列规章制度,构建“区- 部门- 慈善组织”三级协作体系,总会秘书处下设“一办四部”,下辖12 个慈善分会、215 个慈善工作站,分会配备“两长一员”,工作站设主任,层层压实工作职责。定期开展业务培训、会议交流、走访服务企业,多层次做好慈善工作。

二是牵好“合作线”,拓宽共富路径。发挥慈善“红娘”作用,鼓励各基层分会创新开展帮扶救助活动。比如:良渚分会与杭州良渚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联动,构建“慈善组织+ 基地+ 农户”服务模式,打造慈善共富基地,使参与农户每户每年增收2 万元;五常分会积极探索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模式,联合8 个社区成立慈善共富基金,每年投入270万元,用于改善公共设施、资助公益事业、帮扶救助困难家庭等。

三是打好“同心结”,擦亮慈善招牌。以典型促提升,打造慈善“同心结”、创建慈善“金名片”。探索设立“企业慈善分会”“行业协会慈善分会”,余杭慈善IP“余小暖”在2023 年全区首届慈善音乐节上精彩亮相。不断强化阵地建设,全区累计创建慈善学校、慈善商城、爱心食堂等区级特色慈善基地11 个,市级特色慈善基地2 个,共富工坊15 个。

二、迭代升级,统筹资金管理“一本账”

全面规范慈善分会、工作站财务管理,实行慈善资金管理“一本账”,保障慈善资金安全高效运作。2021 年以来募集善款1.4 亿元,成立共富基金2.88 亿元, 发放善款2.05 亿元,累计开展慈善项目150 余个,帮扶救助困难群众6.3 万人次。

一是无差别管理,让救助流程公公正正。以“解决问题、推进工作”为导向,研究制定系列规章制度,让救助标准和流程更加规范。坚持公开、公平、公正的原则,首先由分会和工作站,根据职责和捐赠人意愿主动开展救助,通过“余杭智慧慈善”系统上报救助申请,最后经审核后开展救助。

二是无缝隙分拨,让捐赠资金明明白白。采用“总会统管、分会使用”的方式管理捐赠资金,即所有捐赠资金由总会统一管理,各分会和工作站仅拥有使用权,不作独立财务核算。所有捐赠款直接汇入总会账户,由分会和工作站将捐赠信息上传系统,总会开具捐赠票据。通过招投标确定存放银行等方式使慈善资金竞争性存放,让资金做到“出入平安”。

三是无死角监督,让财务运作清清爽爽。实行报账制管理,为分会和工作站开设资金专户,并预拨资金作为救助备用金。分会设报账员一人,财务审批人一人,建立资金明细账,按月向总会报账,村社慈善资金由分会向总会报账统一核算管理。对慈善资金使用情况实行“每年必审”,主动接受纪委监委的督查,逐月进行“线上+ 线下”双公示,提升慈善工作透明度。

三、数实融合,优化慈善项目“一条链”

一是依托数字“补链”,聚合帮扶资源。积极打造“智慧慈善平台”,实现慈善资源和需求精准对接。2023 年智慧慈善系统上线后,募集资金3200 余万元,捐赠企业、个人达1.9 万余人次,实现困难人群微心愿上百个,慈善项目立项70 余个,服务困难群众9000 余人次,做到捐赠明细、收支情况一键直达。

二是通过联动“强链”,推进兜底保障。重点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推动慈善工作下沉,设立安居暖巢、扶老助幼、慈善助医、慈善助困、慈善促富、慈善传播6 大项目,下分大爱余杭、医路护航、靓厨行动等20 余个子项目,去年以来,累计发放善款1.3 亿元,帮扶救助困难群体3.5 万人次。

三是借助品牌“延链”,点燃共富引擎。各分会立足本土实情,打造慈善品牌矩阵。比如:瓶窑分会建设集社工站、慈善基地服务于一体的“幸福乡里”慈善品牌,募集共富基金330余万元,惠及群众2000 余人次;径山分会打造“径善径美”慈善品牌,慈善共富基地筹募发展基金近800 万,慰问困难家庭900 余户;闲林分会将闲林埠老街建设成为“慈善文化传播基地”和“慈善美好街区”;仁和分会开展以“仁人向善 和你同行”为主题的慈善夜活动,募集善款1000 余万元。

大雪节气过,雪中送炭时。一个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既要关注经济总量指标,也要关注被平均对象。必须时刻关注困难群众,从临时性、短暂性、分散性的救助转为常态化、制度化、项目化救助,确保共富路上一个都不掉队;慈善帮扶既要注重物质也要注重精神。除了传统的给钱给物外,更要重视困难群众和社会的需求,慈善项目也要“扶智”,提高困难群众改变命运的信心和本领,实现“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”;慈善帮扶既要立足当下,又要着眼长远。要加强资源统筹,既要解决当前实际问题,又要思考根源问题,统筹谋划,建立健全配套政策,从源头上减少困难群体。

责编:史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