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善促进共同富裕的浙江探索
来源: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 作者: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教授、副院长 周俊 发布时间:2024-05-16

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, 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。慈善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渠道, 在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实现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。作为共同富裕建设示范区, 浙江大力发展慈善事业, 充分发挥慈善事业促进共同富裕(简称慈善促富)的作用, 在引导和支持社会参与、加强资金保障、丰富平台载体和促进结队帮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。

一、引导和支持社会参与

进入新时代,我国开启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征程。为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的意愿,有效发挥慈善事业助力共同富裕的作用,浙江采取了优化制度环境、弘扬慈善文化、发展慈善组织和慈善信托等一系列措施。2022 年,浙江设立慈善事业引导资金,用于支持县(市、区)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、慈善组织激励和慈善环境营造,有效助推了社会参与。截至 2022年底,浙江共有 223 家企业基金会,数量位居全国第二。截至 2023 年底, 浙江慈善信托累计备案规模达到 18.89 亿元,是唯一突破 15 亿元的省级行政区。

二、设立“共富基金”

“共富基金”是指以共同富裕冠名、旨在推动共同富裕的基金,其存在形式多样,既可以是公益基金会下设的基金项目,也可以是公司型基金、投资型基金,既可以由政府、企业等单一主体设立,也可以由多个主体联合 设立。2023 年,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妇联与区供销联社联合建立“共富基金”。区供销联社第一年出资 10 万元,对“浦阳伊家 · 共富工坊”的低收入农户给予其收入 10% 的补助, 对坊长给予低收入农户加工费 2% 的管理培训补助。同年,嘉兴市桐乡政协委员采用自发组织、联合创立、自愿捐款的形式发起成立“共富基金”,共筹集 6000 万元用于捐助农村共同富裕项目,开展“微心愿”活动以及扶持桐乡市公益组织 开展公益活动,这是浙江首个由政协委员设立的 “共富基金”。“共富基金”是浙江慈善促富的创新性举措,为开展多样化的慈善活动提供了资金保障。

三、创建“共富工坊”

为帮助农村妇女、残疾人等困难人群实现家门口就业,浙江倡导基层政府与企业、慈善组织合作创建“共富工坊”。截至 2023 年初,浙江各地“共富工坊”共吸收 2.7 万名低收入农户就业,其中,省妇联牵头打造的 634 家巾帼“共富工坊”共解决 2.3 万农村妇女的就业问题;省残联依托“残疾人之家”等阵地开设的工坊累计吸纳 2328 名残疾人就业。2022 年,嘉兴市嘉善姚庄镇沉香村建立的江小橘村民宿集巾帼“共富工坊”在姚庄镇妇联的推动和协调下建立,依托沉香荡的自然生态,采用创新型村企融合运营模式, 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,村民将闲置房屋租给村委改成民宿,由江小橘乐园运营,聘用女性村民为民宿管理员,村民通过“流转 + 股份合作”的方式参与分红,女性村民可以得到租金、工资、分红三份收入。该做法有效盘活了村庄零散资源,实现了农民增收, 帮助农村女性实现了“ 家门口” 就业致富。

四、大力推进慈善“山海协作”

2022 年以来,浙江深入实施“山海协作”工程,聚焦海陆统筹、山海互济,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力度,大力推动山区及海岛县高质量发展。与此同时,浙江开展慈善“山海协作”,以缩小地区差距为目标,引导慈善资源向山区 26 县流动。山区县的“招善引慈”是“山海协作”的重要内容。“招善引慈”是山区县动员本地民政部门、慈善组织、志愿团队加强与省内“重量级”慈善组织对接,通过“请进来”的方式助力共同富裕。2021 年,衢州市根据困难群体的实际需求,发布《衢州市“招善引慈”项目汇总表》,包括产业类、帮扶类、慰藉类慈善项目共计 50 个。仅在 2022 年前 4 个月,就有 39 个“招善引慈”项目在衢州落地生根,慈善项目规模达 2000 多万元。

浙江初步形成了“政策引导 - 资金保障 -平台支撑 - 资源对接”的慈善促富模式,这一模式的基本要旨在于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、为人民群众谋福利,社会各界在党和政府的引导支持下积极参与慈善事业,党政社之间形成了合力。浙江慈善促富的未来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共建共治共享机制,通过持续创新激发社会各界的参与意愿。

责编:史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