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“引导、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、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”“加强新经济组织、新社会组织、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”等重要要求,为新时代新征程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。
在互联网时代,社会去中心化趋势日益明显下,如何实现社会组织的“中心再造”?我们不妨用一些创新思维来突破。
比如,前后思维。传统社会组织管理往往自上而下,上层发号施令、中层传达任务、底 层具体执行,秘书长传递信息,依赖上级资源和支持,然而这种模式运转起来却越来越费劲。而前后思维让社会组织以提供有效服务为中心,而不是以管理层为中心。我们省科普联调研一家会员企业小派科技,发现公司有很多“π”元 素, 就聊到国际上把 3 月 14 日作为“国际 π日”。受到启发的小派科技主动对接我们发起 “科学 π 日” 科普体验, 我们负责人员组织、邀请领导。这时,会员就是前台,秘书处作为中台全力支持并对接后台。
比如,结构洞思维。罗纳德 · 伯特的结构洞理论解释了中心化组织在社会网络中的特殊位置,如果行动者能够将两个没有关联的主体通过自身建立联系,那么它就可以在结构洞中占据中心位置。社会组织要有“中心感”就要擅于为无关联主体进行资源对接。前月,省科协组织新质生产力科普专项行动启动现场会,我们省科普联主动向组织方提出安排新质生产力宣讲活动。“党的理论宣讲 + 科普”,我们把社会科学、自然科学的两件事结合起来,把两个部门联动起来,效果不错,省委宣传部、省科协和地方科协都纷纷点赞。
再比如, 长尾思维。美国《连线》杂志主编克里斯 · 安德森 20 年前提出个性化服务和“小利润大市场”的理念,通过关注小需求和小业务,实现市场的长尾效应。我们可以针对基层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,通过累加小业务的量促进组织发展。我们连续多年服务山区小镇余杭百丈镇,我们对接了众多部门、企业、媒体特别是科技社团,组织近百场科技服务和活动全面服务,形成科技志愿服务“百丈模式”。这些科技服务活动,绝大多数都是几万元以下的小活动,但累加起来竟也超过了上百万,这就是典型的长尾效应。